7月22日,2023安徽县域综合实力“三十强”榜单发布,桐城市位居第15位,县域经济发展保持“稳中有进”的好势头。
(相关资料图)
今年以来,桐城市锚定进军“全省十强”、打造“人文胜地、智造名城”的发展目标,坚持以项目为引擎、以招商为抓手、以创新增动能,奋力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。
多点发力推项目
该市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,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大干快上。1至6月,省级重点项目新开工21个、竣工投产16个,已完成投资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4.8%,居安庆市第一位。
建机制,成立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专班,逐个项目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;开发重点项目智能管理系统,引入“节点工作法”,全面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及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。
强对接,抢抓政策“窗口期”,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扶持,今年以来,已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9207万元,新增专项债3.11亿元,摸排上报省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专项“免审即享”项目10个、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补助项目3个,审核批复项目10个,获批省奖补资金377.75万元。
壮集群,出台2023年工业经济发展考核办法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二条等政策,坚持升级传统产业、培育新兴产业双向发力,推动塑料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向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发展,巩固延伸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优势产业,打造特色产业集群,在2022年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建设成效评估中,节能环保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评估得分位居前列。
多措并举抓招商
该市牢固树立招大引强、招新引优理念,精准发力产业链招商,1至6月,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8个,协议总投资超200亿元。
精准对接再发力,编制重点项目招引白皮书,靶向绘制产业招引图谱,瞄准产业上下游企业、配套企业、央企国企,建立目标企业信息库,梳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、光伏新能源及其他行业上市企业284家,今年以来,市级领导率队开展外出招商86次,考察企业140余家,推动了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、年产6万吨磷酸锰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及年产20GW高效电池生产制造等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。
产业平台亮优势,推深做实“内搭平台、外联老乡”招商路径,以节假日在外乡贤返乡为契机,先后举办中国·桐城首届富锌产业发展论坛暨桐城锌米白皮书发布会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峰论坛暨产需对接会、2023·桐城双港第三届龙虾文化旅游节暨软包装高峰论坛等活动,借助平台积极开展招商推介,共签约产需对接项目4个、资本项目4个、招商项目10个;组织12家企业参加宜商大会,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4个。
服务保障出实招,全力推进“重点项目直通车”帮企助企工作,目前已为7家企业提供“直通车”帮办代办服务;深化企业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改革,全力推进“办照不出村”“证前指导”“一屏注销”“歇业备案”等创新举措,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,2022年因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成效明显,桐城获省政府督查激励。
多链协同促创新
该市深入实施“栽树工程”,搭建各类创新平台,增强县域创新动能,今年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(市)建设名单。
激活创新链,与合工大共建产业研发中心,围绕机电装备、绿色包装和生物医药等产业,开展技术合作攻关;组织政产学研用活动60余次,促成中国科学院、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所30余项科研成果在桐对接;举办产需对接活动5场次,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3个。
培强产业链,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,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4家,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145家,目前全市共培育高新企业94家、战略性新兴企业96家、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5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。
厚实人才链,大力实施“文都英才”工程,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引才用才方式,加大研发投入,设立研发机构,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,目前,全市拥有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126家,今年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60余人、创新创业团队4个。(程琦)
关键词: